印度文化研究
一次世界印度学家的盛大结集 郁龙余2+189
柳宗元研究
近三年柳宗元研究概述(2013-2015) 尹华君1-8
儒学·理学·濂溪学研究
周敦颐“公”之价值观下的法治思想 傅秋涛9-14
宋代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过程研究——以南宋后期为中心 陈微15-18
民国学术文献存真
感逝集(一) 王啸苏;吕芳文;周亚平19-20+3-18
湘学研究·潇湘稽古
永州湘口馆遗址考述 张京华21-23
基于碑刻文献的潇湘古渡——永州老埠头研究 周艳华24-27
文学
狄金森爱情诗歌的“多元性” 汪虹28-30
爱的箴言:《你在天堂里遇见的5个人》主题解析 卢秋平31-33
罗伯特·弗罗斯特《补墙》一诗中“墙”的双重意义 胡大伟;蒋显文;尹可秀34-36
论门罗作品《逃离》中的焦虑女性 龙晓梅37-39
自然·人性·孩提时代——解读狄兰·托马斯诗歌《十月献诗》 严丽40-42
无法摆脱的孤独——《心是孤独的猎手》的主题解析 代博君43-45
试探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范式 屈璟峰46-47+51
史学
论北魏时期阴山地区的民族融合 尚烨48-51
宋孝宗与灵隐寺 王黎芳;刘聪52-55
《四库全书考证》经部校勘记 李花蕾56-58+77
越南苗族的由来及发展 张光红;代少强59-61
哲学
论儒家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修养理论之汇通 周赟62-64
研讨式教学在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教学中的应用 周平65-66
先秦传统孝道养老思想形成的根源探析 谢周艳;潘怡婷;潘剑锋67-71
科学发展观中“以人为本”的本体论诠释 葛勇义72-73
理解与诠释的辩证运动与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观发展 王小燕;常红74-77
杰斐逊民主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及其民主目标与改革的关系 施德军;张林满78-80
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何旭娟81-83
以永州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实证研究 欧阳智超;张徐源84-86
政治学
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杨国辉;李计远87-90
双微融合与高校意识形态智库的建设 陈小燕91-92+98
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实现路径选择 黄小铭93-95
与时俱进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陈云玲96-98
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分析 段元梅99-101
“职场秀”节目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刘华102-103+107
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对策探讨——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刘锴栋;袁长春;魏伍川;郑侯锦104-107
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与建议——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张朝红;王宇108-110
经济学
湖南农机社会化服务稻农需求与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马腾洲;熊春林;肖舒婷111-115
论市场化进程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周霄;阳秋林;胡海波116-119
以人才建设支撑专业镇转型发展——湛江市专业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王坤驰120-122
解析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刘向明123-124+130
独立院校手机游戏开发课程体系建设 黄宗文;黄进;许莉;凌子燕125-127
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培训中心的探索与实践——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成立平;罗孝高128-130
法学
近代中国银行立法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与启示 李律辰131-133+141
社会学视角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 田旭134-136
我国医药价格虚高相关问题的法律治理路径 鄢广137-141
教育学
试论教师培训文化的构建 何君辉142-144
大学生中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比较研究 兰君145-147
新疆高校民语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陈国静;范姣兰148-149
句酷批改网在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陈睿150-151+156
独立学院创建《综合英语》精品课程相关问题探究 张娅152-153
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几点认识——以广州大学法学院为例 何群154-156
语言学
林译《浮生六记》人际功能分析 谭晖;陈建文157-160+169
审美再现手段在翻译中的功能及运用 刘英杰161-163
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词汇多样化使用 赵保成164-166
体育·艺术
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羽毛球步法教法研究 许捷167-169
肖邦钢琴作品的抒情性及其情感探析 黄绮170-171
论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手段单一性和多样性的利弊 唐芳172-173
声、音、乐之别及其对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启示 陈泽黎174-176
基于多维视角的合唱指挥教师素质 李伟177-179
市场实践主导下的服装表演专业改革探讨——以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艺术模特专业为例 张盈180-182
图书馆
自助电子借阅服务对数字出版的引导 邱佳佳183-185
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唐维186-188
版权声明 45
|